13
2025
04

夫妻俩在黄海孤岛32年,没有淡水没电年薪仅5千,晚上靠喝酒壮胆

发布日期:2025-04-13 15:04    点击次数:147

太阳照耀的地方,江河奔流之处,都是中华的土地。天下之大,没有哪一块土地不属于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一直把领土和主权看得很重。我们地大物博,疆域广阔,但每一寸土地都不可或缺……

守护国家疆土是我们每个公民与生俱来的使命。无论是在陆地、海洋还是天空,都需要军人驻守边疆、维护安全。特别是在当今时代,随着国家主权范围的扩大,确保海洋权益不受侵犯、维护海疆安宁,更离不开那些坚守在偏远岛礁上的边防官兵。

在我国东部的黄海海域,有一个名为开山岛的小岛,面积只有0013平方公里,岛上无人居住。这座小岛孤立在海上,虽然面积不大,但地理位置重要,是军事重镇连云港的前沿哨所。

开山岛的战略价值非常高,历来是军事争夺的焦点。当年日本侵略军从灌河口登陆时,首要目标就是拿下这座岛。可以说,这座小岛是守护灌河入口的关键据点。只要开山岛牢牢掌握在手中,灌河防线就固若金汤,后方内陆地区也就安全无虞。

考虑到开山岛在军事上的关键作用,1986年,江苏省军区做出部署,安排灌云县人民武装部在岛上设立民兵观察哨,负责驻守该岛,确保我国领土和海域的安全得到有效维护。

开山岛地方不大,岛上的生活设施也很简陋,给驻守的士兵们带来了很多不便。这座岛位于大海中央,潮湿的气候让岛上到处都是有毒的虫子,再加上经常遇到狂风巨浪的天气,岛上的生活环境可以说是相当艰苦。

一开始,人民武装部派了不少民兵去驻守开山岛,但大家都待不长。最久的也就坚持了十三天,最短的更是只待了一天,第二天就坐船走人了。

连住在开山岛附近的村民也表示:

开山岛那地方,真不是人待的地儿!你去瞅瞅就明白了,要是想在那儿过日子?别做梦了,压根儿行不通!

在这片条件恶劣、被当地人认为根本无法久居的土地上,有一对民兵夫妇坚守了整整32年。他们独自生活在与外界隔绝的小岛上,默默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捍卫着我国的海疆安全,确保领土主权不受侵犯。

王继才是一位荣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的杰出人物,他还入选了2018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1986年7月的一天,王继才接到了一项特别的任务——去开山岛守卫边疆。当时,他完全可以选择不去,留在苏南打工赚钱,和家人过着安稳的日子。可一听是国家需要、部队需要,王继才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尽管亲友们一再劝他别去,王继才只是笑笑,没多说什么。他很快收拾好行李,在1986年7月14日那天,一个人踏上了这座孤岛。

刚踏上小岛的王继才,眼前是一片荒凉景象。岛上只有几排空置的营房,周围长满了杂草,耳边是呼啸的海风,远处海浪不停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

那一年,王继才才二十出头,刚满二十七岁。

他后来讲起这事时说,刚上岛的头一晚,整个营房黑漆漆的,因为岛上没电,什么都看不见。他想摸到床边去,结果一脚踢到砖头,整个人摔了个跟头,脑门儿都磕破了。

他回忆道,那天晚上,四周一片漆黑,耳边只有海浪拍打岩石的轰鸣声,让他感到无比恐惧,折腾了好一阵子才迷迷糊糊地睡着。

但这并不是苦难的终点,而是新一轮挑战的开端。

王继才刚登上小岛不久,海上就突然起了台风。狂风怒吼,大雨如注,恶劣的天气让他吃尽了苦头。等到暴雨停歇,岛上又冒出了各种毒虫。炎热潮湿的气候让蚊虫格外猖獗,才来几天的王继才,身上已经被叮得满是包。

岛上到处是老鼠,它们总想偷吃王继才带的干粮,水蛇也经常出没。面对这样的环境,一般人连走出家门都需要鼓起十足的勇气,要在岛上巡逻就更难了。

在那无比艰难的条件下,王继才咬牙坚持,战胜了重重困难。面对夜晚的孤寂与恐惧,平时滴酒不沾的他,只能借酒壮胆,熬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黑夜。

岛上的老鼠泛滥成灾,他动脑筋抓老鼠、端鼠窝;水蛇时不时冒出来,他就驱赶它们下海。

大约十天之后,他开始能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挑战,逐渐习惯了严酷的生存条件。然而,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却悄然占据了他的内心。

开山岛位置偏远,离居民区很远,乘船得花一个多钟头才能到,待在那儿就跟蹲“水上监狱”似的。岛上平常几乎没人来,基本与外界断了联系,除了王继才,岛上再没其他人影了。

持续的孤单让王继常产生错觉,面对辽阔的大海,他总觉得自己看见了船影。

有研究表明,当动物长期处于孤立状态时,它们可能会患上类似人类抑郁症的心理问题。更有记录显示,有些动物在极度孤独的情况下,甚至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连动物在独处时都会产生变化,何况情感更为复杂的人类?在这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尽管只有王继才一个人,他依然认真负责地完成着国家交给他的使命,毫不懈怠。

他每天天刚亮,六点出头就爬起来,刷个牙洗把脸,随便扒拉两口早饭就出门干活。一整天忙得脚不沾地:在岛上四处转悠、写工作记录、钻地道查看、观察海面情况、辨认来往船只……

每天下班后,他都会走到海边,找块大石头坐下。眼前是蔚蓝的海洋,那是祖国的领海;转过头,能看到自己的家,妻子和女儿正在那里等他。

每当他思念妻子和女儿的时候,就会从衣服最里层掏出她们的照片,温柔地抚摸着照片上熟悉的面容,这成了他每天忙碌工作后心灵的慰藉。

转眼间,一个多月就这样平淡地过去了。到了8月29号那天,王仕花领着闺女,在几位老战友的陪伴下,一路赶到了开山岛。

刚踏上小岛,王仕花一眼就看到了她日思夜想的丈夫。他正忙着挖坑道,走近细看,她惊讶地发现,才短短一个月,丈夫的皮肤已被晒得黑黝黝的,头发乱糟糟地缠在一起,胡子也没刮,完全变了个模样,不再是记忆中那个熟悉的他了。

看着丈夫这一个月来吃了这么多苦,王仕花的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王仕花满是关切地劝他:

“你怎么这么固执?别人都懂得说不,就你一直耗在这儿。孩子天天在家哭着要爸爸,赶紧跟我回家吧!”

这时,女儿也哭闹着要爸爸抱,听到这声音,王继才心里像被刀割一样难受。他望着妻子和才一岁大的女儿,深感自己亏欠她们母女太多太多。

然而,他依然硬着心肠拒绝了,说道:

你们要走就走吧!我是自己选择来这守岛的,上面已经审核过了,领导也交代了,这岛总得有人看着。既然我答应了领导要守在这里,那就一定说到做到,绝不反悔!

王仕花看丈夫心意已定,明白自己说再多也是白费口舌。短暂的团圆过后,她便告别了开山岛。

看着妻子和女儿慢慢走远,王继才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他真恨不得跟着她们一起回家!可转念一想,这片小岛关系着祖国的安全,牵动着沿海千家万户的平静日子,他只能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默默擦掉眼角的泪水,继续坚守在这个孤零零的小岛上。

出乎王继才的意料,短短三天后,他的妻子就提着行李出现了。她站在礁石上,冲着既惊讶又高兴的王继才大声喊道:

"你留下,我就陪你!我已经和组织打过招呼了,孩子也送到她奶奶那儿了。现在我完全可以在这儿照顾你,不用再担心了!"

那一刻,王继才这个坚强的男人眼里泛起了泪光,泪水不由自主地滑落。

那天夜里,王仕花被海浪撞击岩石的巨响和狂风的嘶吼吓得不行,王继才见妻子这么害怕,轻声安慰道:“别担心,我在这儿陪着你。”

王仕花听了这话,这才靠进丈夫的臂弯里,慢慢闭上了眼睛。

王仕花在岛上生活的时间长了,慢慢习惯了周围的环境,不再觉得这里可怕了。她开始帮着王继才一起做事。两人一起巡逻海岛、记录日志、探索坑道、观察海况、识别船只……

王继才的妻子已经完全融入了岛上的军旅生涯。哪怕丈夫偶尔因事离开几天,她也能独立承担起守岛任务。在执勤巡逻、看护海岛这些工作上,她的表现丝毫不输给丈夫,把岛上的各项事务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于是,一个独特的边防岗位就此建立。丈夫当上了哨所的头儿,妻子则成了哨所的一员。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就像一支久经沙场的队伍,彼此心照不宣,行动自如。

在边防线上,男兵女兵并肩作战,他们一起执勤巡逻,共同完成任务。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效率,也让枯燥的驻防生活多了几分活力,成为边境线上最动人的画面。

不久后,王仕花再次怀上了孩子,时间来到1987年,她的预产期快到了。王继才因为工作太忙,一时大意,没来得及把妻子送到医院。等他想起妻子马上要生了,天已经黑了。不巧的是,那几天海上起了大风,一连刮了三天,附近的船都没法靠岸。

王仕花只能在岛上生孩子,王继才心里又急又痛,捶打胸口,懊悔得不行。

王仕花没多言语,强忍剧痛让王继才烧水煮剪刀。孩子头一露出来,她就让王继才托住,孩子一落地,马上叫他剪断脐带。听到儿子第一声啼哭,王继才这个硬汉也“噗通”一声坐在地上,泪如雨下。

孩子降生后,王继才明白,不能让儿子从出生起就随母亲在荒岛上受罪,但他自己又无法离开开山岛。

王继才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经过长时间的内心挣扎,他最终下定决心,向组织提交了请求离开岛屿、返回家乡的申请。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那位当初大力支持王继才守岛的老领导病情突然加重,很快就去世了。临终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开山岛的事儿,我心里总是惦记着。王继才在那儿守着,我才觉得踏实。换别人来,我这心里可就不安生了。

王继才听到老领导临终前的话,心里一热,打消了离开小岛的想法,把调离报告也撤了回来。他想着不能辜负老领导的期望,下定决心留在岛上,继续为祖国守卫边疆。

看到丈夫铁了心要留在岛上,王仕花二话不说,也决定跟他一块儿在岛上扎根下来。

自从家里添了个小男孩,原本就不宽裕的日子,过得更加紧巴巴了。

那会儿,两口子一起在岛上工作,全年的收入加一块儿才3700块钱,没错,就是一年总共这么多。到了1995年,岛上建了灯塔,工资涨了2000块,一年下来能拿5000元,可这点钱比起外面打工挣的,还是差了一大截。

这点薪水要养活一个带孩子的三口之家,根本不够用,连基本的生活费用都很难凑齐。

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身上的衣服,都是十几年前的老旧款式了。为了省着穿,夏天的时候,王继才常常光着脚在岛上忙活,很多时候就穿条短裤,光着膀子干活。

他们在饮食上非常节俭,常常连多炒一盘黄豆都觉得是种"铺张浪费"。即便过着如此精打细算的日子,当周围邻居都存下了积蓄时,王继才夫妻俩却只能面对一张张欠条。

大闺女出嫁那会儿,家里连件体面的陪嫁都凑不出来。等到儿子考上大学,也是靠着借来的学费才把书念完。

儿子读完大学后,家里还有三万块的助学贷款没还完,就连修老房子的六万块钱也是王继才的姐姐帮忙出的。现在家里最值钱的,就剩下一台旧电视了。

王继才的姐姐在上海做运输生意,时不时会劝他们:

你们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挣的钱还没人家打工一个月多!我这儿在浦东给你找了个好工作,一年能赚好几万!

王继才固执地摇摇头说:“我要是走了,开山岛谁来守?”大姐拿他没办法,只能气呼呼地说了句“你这头倔驴”,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为了多攒点钱,夫妻俩精打细算过日子。天气暖和的时候,他们就去海边找活干。从捞鱼抓虾、捡贝壳,到挖牡蛎、下蟹笼,样样都来。捞到的海产品,他们就拉到码头卖掉。这么一来,每年能多挣个三四千块钱,贴补家用正合适。

王继才总爱念叨:“没钱啥事都办不成,如今这世道,钱确实挺要紧的,可咱挣钱得光明正大才行。”

开山岛虽然平时没几个人住,但却是个能赚大钱的地方。前些年,不少不法分子都盯上了这块宝地,有走私的商人、组织偷渡的蛇头,还有假装开旅游公司,实际上想在岛上搞色情场所的违法分子,他们都把目光投向了开山岛。

有个偷渡团伙,头目打算利用开山岛做中转站。他们打听到岛上只有两个人驻守,就在某天夜里悄悄登岛。见到王继才后,他们直接拿出十万块现金,对他说:

“请您帮个忙,通融通融,我们是这片的打鱼人,估计得在这儿待上一阵子。”

王继才立刻感觉这些人有点反常。他清楚,平时开山岛附近很少有渔民过来,这次突然来了这么多人,其中肯定有问题。

王继才先稳住这些人的情绪,随后让妻子赶紧上岸向汇报情况。不久后,这伙人被证实是偷渡者,王继才也因此立下功劳。

一些罪犯落网后,他们的同伙还不肯放弃,仍然派人来岛上找麻烦。有次他们甚至对王继才动了手,但王继才始终坚守原则,绝不向这些恶势力屈服。看到王继才态度坚决,毫不退让,那些犯罪分子最终也只能放弃。

记者曾经问过王继才:"那些凶残的罪犯,你不怕他们做出什么疯狂的事吗?"王继才愣了一下,然后平静地回答:"没想过害怕。那时候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组织把守岛的任务交给我,让我守护好祖国的门户,我就得把这份责任扛起来。其他的,真没顾得上多想。"

这对夫妇坚守小岛,尽心尽力,堪称忠诚无畏。他们不为繁华世界所动,甘愿在岛上过着清苦日子,这份执着让人由衷敬佩。

王继才两口子在岛上最常做的事就是升旗,虽然部队并没有规定必须这么做。但王继才一直觉得:

这座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理所当然应该升起我们的国旗。没有什么比用国旗宣示国家主权更重要的事情了。当五星红旗飘扬在岛上空,就明确宣告了这里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国的土地上,绝不允许任何人侵犯中国人民的权益!

每个清晨,王继才睁开眼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喊妻子:“王仕花,咱们去把国旗升起来吧。”

即使狂风呼啸、暴雨倾盆,王继才和妻子依然每天准时升起国旗。

2012年元旦,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听说了王继才夫妇无论刮风下雨都坚持升国旗的故事,特意从北京赶来。他们为这对夫妻带来了一座便携式钢制升旗台,还有一面曾经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

2014年,王继才和妻子坚守小岛的故事被新闻曝光后,迅速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大家纷纷称赞他们是当代的楷模。就在这一年,这对夫妇被授予了"全国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

面对记者的提问,王继才毫不犹豫地表示:"只要我还能动,就会一直守在这里。"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承诺,日复一日地坚守在岗位上。

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岛上执行日常任务时突然发病。由于地处偏远,医疗救援无法及时到达,最终因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王继才在岛上坚守了整整32年,从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变成满脸皱纹的中年人,他把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国家的边防工作。就像2018年感动中国节目里对王继才和他妻子王仕花的评价说的那样:“海浪拍打着孤独的小岛,海风传颂着赤诚的爱国之心!”

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的可贵品质,应该被我们长久地记住并效仿。

一对夫妇坚守一座孤岛,这里是保卫亿万人民的“海上国门”。生活从来都不是轻松自在的,正是因为有无数像王继才、王仕花这样的普通人,他们不求回报,默默付出,才让我们能够安稳生活。

让我们再次向王继才和王仕花这对夫妻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新京报报道: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离世,他坚守海岛32年,被授予“人民楷模”称号。

《人民日报》报道:王继才被誉为“人民楷模”,他毕生坚守在一座孤岛上,默默奉献。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Powered by 时时彩龙虎的最高返水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